一、团队介绍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标准建设的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研究应用型技术大学。坚持高质量发展,面向科技前沿、卡脖子技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未来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标杆”“领跑者”。
团队PI匡绍龙教授: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智能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方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人才(A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医用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标准起草人、IEEE P2730标准工作组特邀专家与P3177标准组发起人之一。
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依托深圳技术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创建。实验室围绕高端医疗装备国家战略,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打造区域领先的医疗机器人与智能医疗装备与系统平台,聚焦于医疗机器人、数字诊疗装备、生命健康仪器、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和智能技术与系统5个方向的研究。团队承担多项国家/地方项目基金,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鹏城孔雀特聘人才(A类)、深圳市重大专项项目、深港联合基金项目(A类)。因项目发展需要,生命健康仪器(能量医疗装备-等离子体先进治疗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面向社会招聘多名专职副研究员与博士后研究人员。
二、招聘岗位及待遇薪酬
Ø 专职副研究员2人
1. 根据深圳技术大学专职研究人员管理相关规定,提供具有深圳市竞争力的薪酬。
2. 深圳市政府对于留深博后,或来深工作的博后(全球排名前100院校)给予36万元的生活补贴。详情请见:https://www.sz.gov.cn/szzt2010/wgkzl/jcgk/jcygk/zdzcjc/content/post_11708049.html。
3. 全力支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4. 对于在我校工作期间表现优异者可申请我校实践性教师岗位;此外,深度参与项目研发、掌握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者,可加入项目产品产业化进程,发展成为项目合伙人。
Ø 博士后2人
1. 学校为博士后提供在深圳市范围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2. 深圳市为在站博士后提供高额生活补贴,且按深圳市政府有关规定,对出站后留深工作者给予36万元生活补助(具体标准参照最新文件规定:https://www.sz.gov.cn/szzt2010/wgkzl/jcgk/jcygk/zdzcjc/content/post_11708049.html)。
3.可在聘期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等各级科研基金课题。
4.对于在我校工作期间表现优异、且达到我校出站要求的博士后,可根据发布的岗位条件,申请我校相应的教学科研岗位。此外,能够深度参与项目研发、掌握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者,可加入项目产品产业化进程,发展成为项目合伙人。
三、研究方向与应聘条件
1. 先进等离子体治疗仪器开发
a.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离子体物理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博士学位;
b. 熟悉机械设计,能够从事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射流、DBD等离子体等)或者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等方面的设计与诊断研究工作,从事过等离子体医学相关研究工作的优先。
c.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及以上,或者发表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d. 申请博士后岗位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申请专职副研究员岗位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
2. 低温等离子体生物医学效应研究与应用
a.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临床/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b. 熟练掌握细胞分子、细胞、动物实验等相关技术,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从事过等离子体医学相关研究工作的优先;
c. 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二篇及以上,或者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
d. 申请博士后岗位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申请专职副研究员岗位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
四、岗位职责
1.在课题组负责人指导下从事等离子体先进治疗仪器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
2.承担课题负责人安排的科研任务、协助指导研究生;
3.积极申请/协助申请相关科研项目;
4.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5.产业研究人员需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和孵化等工作。
五、申请方式
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及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介绍、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等)、代表性学术论文、学历学位证明等材料打包发送至laiyangyan@sztu.edu.cn、ime@szt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岗位+研究方向+姓名”。